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赓续红色血脉,激发青年肩负时代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武术与艺术学院“冠军星火·艺启未来”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落实“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于7月5日奔赴新沂市,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新沂是孕育红色基因、富有革命传统、英雄人物辈出的沃土,留下了无数值得广大青年深深敬仰的革命圣地和历史见证,为了更深入地赓续红色血脉、锤炼坚定信仰,7月6日实践团队在新沂市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红色铸魂之旅。
一、甘为人梯,甘愿奉献——参观淮海战役十人桥纪念园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中的华彩篇章,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淮海战役十人桥纪念园是为纪念1948年淮海战役中10名战士以血肉之躯架桥助部队渡河的英雄事迹而建的红色教育基地。置身于十人桥纪念馆,团队成员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幕幕历史的画面浮现在眼前,让人深感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这里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英勇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战士们以血肉之躯构筑生命通道,无畏牺牲、团结协作的红色精神,让人为之震撼。
二、千年古镇,烽火遗章——探访窑湾战斗陈列馆
窑湾战斗打响了淮海战役的第一枪,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下,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淮海战役中,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前、无私奉献的鱼水深情。在此,全体团员在入团誓词前庄严宣誓,重温初心使命,“吃水不忘挖井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三、不忘前辈恩,吾辈当自强——大学生感悟抒怀
由武术与艺术学院匠心独运,精心打造的原创舞蹈佳作《那座桥》,凭借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性,在第五届全国体育院校大学生体育艺术节中荣获金奖。该作品以淮海战役中战士们为抗击敌军搭起一座“人桥”的史实故事为创作蓝本,运用体育艺术的独特创新形式,生动而深刻地诠释了史实的丰富内涵。社会实践团的2名参演学生在实地参观过程中感慨颇深,其中扮演牺牲战士的郑子豪同学说:“当我的目光触及那架布满岁月痕迹的梯子和磨损的麻绳时,参演《那座桥》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一刻,喉头泛起酸涩,眼眶里滚烫的泪水在打转,我努力克制着,生怕这奔涌的情绪会模糊了眼前这些承载着英雄史诗的珍贵遗存。”
此次红色教育活动以“旧址为教材、历史为课堂”,让团队成员在历史场景与文物史料中深刻感悟革命精神的内涵。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十人桥”精神和红色文化内涵,从中汲取了精神力量、增强了斗争意识,在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铸入灵魂。队员们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朋友的谆谆教诲,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传承弘扬优良传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参观十人桥纪念馆
淮海战役十人桥纪念碑前合影
淮海战役窑湾战斗陈列馆合影
全体团员重温入团誓词
文字:肖芊帆、马高曼
图片:耿一凡
指导老师:马高曼、蒋敏馨
审核:杜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