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建调整: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武术与艺术学院,前身为南京体育学院民族体育与表演系,于2009年12月由原运动系运动训练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组建而成,2019年4月学校机构改革,撤系建院,成立武术与艺术学院。
学院现任领导班子由党总支书记叶瑛,党总支副书记杜家俊和副院长唐芒果三人组成。学院组织架构为“三办三系”: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学事务办公室、武术系、体操系和舞蹈系。设有三个专业,分别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表演、舞蹈表演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1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8人。专业教师中博士12人,硕士23人,硕博总数占专业教师总人数的85%;国际和国家级裁判15人,获健将级运动员称号的教师10人。学院健美操队、啦啦操队多次代表学校出访国内外重要演出,武术代表队在全国性比赛中多次摘得桂冠。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体武艺人逐步探索出“武艺融合,特色发展”之路,在教学、科研、竞赛和艺术创作中成绩丰硕。
二、传承发展:立足专业精雕细琢
(一)武术系简介
武术系,下设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其前身为武术教研室,于1998年9月成立,同年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江苏省高校中率先设立并开始招生。2009年12月,民族体育与表演系成立,武术教研室更名为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2019年4月,武术与艺术学院成立,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更名为武术系。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09年获批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20年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和完善,依托中央国术馆、国体专校等历史文脉,在武术课程开发、武术史学研究、武术专业人才培养内涵拓展等方面获得重大进展,形成了“文武兼修、育人为本、传承国粹、技能突出”的专业特色。
1.师资情况简介
武术系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兼职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6人;武英级(健将)2人;国际级裁判员2人,国家级裁判员2人,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武术系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培养,1名教师入选江苏省第五批“333工程”培养对象,2名教师入选“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4名教师入选“青蓝工程”优秀教师培养对象。
2.科研及获奖情况简介
经过多年努力,武术系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累计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南京体育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在各级教学竞赛中,获得全国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竞赛获奖16项。
同时,武术系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持,主持承担国家社科项目4项,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各级论文获奖5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编著16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
学生参加国际、全国及省级竞赛获奖100余项,其中世界杯武术散手比赛冠军1项;全国比赛冠军12项,亚军25项,第三名36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金奖7项,银奖4项;省级比赛获得冠军33项,亚军11项,第三名15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7项。武术系师生积极对接社会需求,展现专业水准:多次参加青奥会等大型活动表演及传统体育教学指导,受邀在央视、江苏卫视等重要媒体展示专业技能,获得赞誉。
武术系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致力于挖掘和传承中国近代体育百年文脉,打造南体武术文化传播新名片。近年来,充分依托民国武术资源,积极打造我校特色项目与平台。成功申报学校第一个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枪武艺”,并举办第一届国际大枪竞赛;自2018年连续承办海峡两岸武术(国术)论坛,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探索中国武术传承、发展与传播新路径,成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二)体操系简介
2019年4月由体育表演教研室更名为表演系,2024年1月更名为体操系。目前有表演专业和运训专业。表演专业前身为运动训练专业下设的体育艺术表演方向,于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2009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是全国体育院中较早、江苏至今唯一开设的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2021年评为省一流专业。2024年开始在运训专业招收体操、艺术体操和技巧专项学生,由武术与艺术学院体操系培养。
1.师资情况简介
体操系目前共有专任教师19人,教授1人,副教授5人,博士2人,硕博占比近70%。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基本合理,基本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一支高效精干、教学实力优良的队伍,为学生培养高品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体操系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注重教学梯队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江山老师入选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校第二届教学名师。近五年2名教师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8名教师年度校级考核为优,5名教师党员年度考核优秀,是一支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和奉献精神的教师团队。
2.科研及获奖情况简介
体操系教师积极开展教改研究,为专业建设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持,近五年参与研究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1项,教改项目8项,校级立项专著(教材)4部。
在课程建设上,2门主讲课程被认定为省一流课程,1门入选江苏省美育大讲堂优课,3门主讲课程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教学团队。获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微课比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公共艺术课程微课比赛三等奖1项。
本专业学生整体面貌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基本理论、技能水平较高。近三年获国家奖学金2人次,国家励志奖学金43人次,获一等奖学金75人次,二等奖学金145人次,三等奖学金283人次。从2010级开始,为展示专业课程教学成果和锻炼学生能力,每位学生在第六学期需参加课程结业汇报演出,近五年共累计创编优秀体育艺术表演作品百余个。其中原创戏剧作品《雄狮少年》参加2023年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专场获一等奖。原创运动舞蹈作品《春》获2023年第四届全国体育院校体育艺术节“金奖”、最佳音乐奖。此外,体育竞赛成绩丰硕,近五年参加省级及省级以上竞赛共获奖项921项。鉴于我系育人成果骄人,根据江苏省学生体育协会工作部署,我系全力承担2023年全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啦啦操项目江苏省代表队组队参赛工作,其中双人街舞获得金牌,集体街舞获铜牌,充分彰显了敢闯敢创的江苏精神,体现了体教融合的“南体模式”,也展现了党建引领下体艺融合的专业特色,省教育厅专门发来贺信。
(三)舞蹈系简介
舞蹈系前身为民族体育与表演系舞蹈教研室,舞蹈表演专业(中国舞)于2014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2019年体育舞蹈并入舞蹈表演专业。2019年4月,舞蹈教研室更名为舞蹈系,2021年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舞蹈表演专业设有体育舞蹈和中国舞两个方向,力求培养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扎实,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能从事与舞蹈表演相关的教学、训练、创编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师资情况简介
舞蹈系重视专业建设和教师的职业发展,注重教学梯队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目前共有专任教师19人,副教授5人,博士4人(含在读),硕博占比84.2%。2名老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多次在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青教赛等省级及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近五年有7名教师年度校级考核为优,6名教师党员年度考核优秀,1人荣立三等功。教师队伍专业完备、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爱岗敬业,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和奉献精神,是一支年轻有为、高效精干、教学实力优良的队伍,能够紧跟国际艺术人才培养趋势、将先进理念和学养融入课堂,为学生培养高品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2.科研及获奖情况简介
舞蹈系党支部是省级样板党支部。在思政引领大前提下,舞蹈系秉持“守正创新、体艺融合”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潜心探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教学、训练、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优异成绩和良好社会反响。
《体育舞蹈专选》《民族民间舞》等5门课程被认定为省一流课程、省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剧目表演》《舞蹈表演专业实践》等5门课程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教学团队。获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等奖1项、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微课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江苏省艺术类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3项、校级一流课程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近十项,是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校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近五年参与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主持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1项,校级及以上立项专著(教材)3部,省、市艺术基金项目各1项。舞蹈专业学生整体面貌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基本理论、技能水平较高。原创舞蹈作品《家园》《南京 1937》《排 练》《攀登》《心之所向》等多次在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全国体育院校体育艺术节等赛事活动中获得金奖、银奖等好成绩。大型原创音乐剧《钟山之巅》获得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长剧类一等奖,并入选全国美育优秀案例。2021年组织百余名学生参加江苏省委宣传部庆祝建党百年大型文艺表演《永远跟党走》全部篇章演出,因表现出色获得相关领导点名表扬。此外,体育竞赛成绩丰硕,近五年参加省级及省级以上体育舞蹈等竞赛共获奖项三百余项,多次承办江苏省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等省级以上赛事。
三、成绩喜人:以生为本服务社会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积极致力于班风、学风建设,积极参与各类演出、志愿活动,在打造丰富多彩的学生系列活动的同时,注重拓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平台,以服务社会。近年来,我院学生在校内外各类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在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担任志愿者服务期间,我院学生志愿者谢晨诚还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接见。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学生文化和专业学习,30多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和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后有6个班级夺得省级优秀班集体,51341班、81641班先后获得省级“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其中51341班在2015年江苏省大中专学校“魅力团支书、活力团支部”风采展示评选中,获得全省第一名,展示了我院学生的风采和个性。
发展中的武术与艺术学院始终注重“博采体艺之长,办出专业特色”的探索和积淀,弘扬“艰苦创业、乐于奉献、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的南体精神,传承“严和朴实”的优良校训,坚持教学、训练、科研、创作于一体的发展思路,将专业教学、训练、表演、创编相结合,力争走出一条全国一流的体(武)、艺融合之路。展望未来,武术与艺术学院将沿着学校第九次党代会规划的发展路径,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神圣使命,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深入实施“六大赋能”战略,细化落实“十大计划”重点举措,全面推进内涵式发展、特色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六个着力提升、六个走在前列”目标任务,朝着“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体育大学的奋斗目标昂首迈进,为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