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体育传媒系举办“融媒体时代体育传媒人才培养创新论坛”

文章来源: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发布时间:2023-06-10浏览次数:162

6月8日下午,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体育传媒系在教学办公楼220会议室举办“融媒体时代体育传媒人才培养创新论坛”。中国青年报社江苏记者站站长李超、《南京晨报》总编辑丁晓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骆正林、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洪伟、南京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院副院长曹琦等嘉宾应邀出席。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院长沈鹤军、副院长康晓磊、体育传媒系主任李劭强、体育传媒系全体教师出席论坛。论坛由副院长康晓磊主持。

沈鹤军代表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对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感谢。她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学院体育传媒系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新闻学专业取得的办学成果,表示期待与各院校和业界单位建立紧密的常态化合作关系,共建产教融合的育人新模式,不断促进体育传媒系办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提升。随后,李劭强向与会嘉宾汇报了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结构模块,希望各位专家结合业界变革与教学、管理经验对体育传媒系培养方案给出专业指导意见。

李超介绍了中国青年报社江苏记者站的基本情况,对南京体育学院的实习生给与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新闻学专业可以在新闻的视频化、数据的可视化等方面予以重视,不断提升技能做好新时代的体育传播。骆正林对传媒系的人才培养方案表示了赞赏。他以“乒乓外交”为例,阐明了体育在国际传播与国际外交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希望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舆情分析、数据挖掘、危机公关等能力。丁晓斌介绍了南京晨报的基本情况与融媒实践。他强调,新闻素养是人才培养的底色,新闻学专业应充分利用南京体育学院的资源优势,创建体育传播品牌。张洪伟、曹琦对如何进行新时代的宣传与舆情工作,以及电竞解说在人才培养中的特色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与评点。

通过此次创新论坛的成功举办,体育传媒系论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性、前瞻性与科学性,较好地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并调研了业界的用人需求与人才评价标准,在借鉴其它高校人才培养特点和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融媒体时代高层次体育传媒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为提升专业办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论坛现场


文:葛政荧

图:崔馨睿

审核:康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