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正式确定“玉兰路”等校园14个标准地名

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发布时间:2022-10-28浏览次数:243

10月26日上午,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灵谷寺校区部分标准地名的文件,正式确定了“玉兰路”等灵谷寺校区的14个标准地名。

这14个标准地名如下:

1.玉兰路(奥运冠军大道通向中国网球学院的道路,图1深红线);

2.势坤路(图书馆通向教学实验楼的道路,图1绿色线);

3.地利路(学校南门经健美操馆到附属学校的道路,图1红色线);

4.央体北路(西司令台前广场到体操蹦床馆的道路,图1青绿色线);

5.人和路(办公楼通向羽毛球馆、体能与康复实验室的道路,图1紫色线);

6.跑马场路(环绕自行车场、中国网球学院和高尔夫球场的道路,图1金色线);

7.行健路(经高尔夫球场、中国网球学院、游泳馆北门到运动员公寓的道路,图1橙色线);

8.荟萃路(办公楼经中央体育场篮球场通向奥运冠军大道的道路,图1黄色线);

9.紫薇潭(办公楼前的水池,图2橙色圆圈);

10.灵谷溪(途经中国网球学院、自行车场、操场和家属区的泄洪沟,图2绿色线);

11.梅花园(奥运冠军大道和体能与康复实验室之间的梅花树林,图2粉红色圈);

12.央体南路(西司令台向南环绕中央体育场田径场的道路,图2蓝色线);

13.天时路(体操蹦床馆东侧经运动员公寓通往运动员食堂的道路,图2金色线);

14.国体专路(教学实验楼西侧到国体专牌坊的道路,图2深红色线)。

灵谷寺校区两条主干道奥运冠军大道(灵谷寺校区西大门至中央体育场西司令台的道路)、世界冠军之路(中央体育场西司令台至灵谷寺校区图书馆的道路)已分别于2004年、2018年由学校正式命名。

校园地名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校园地理实体的命名工作,将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校党委书记朱传耿、校长杨国庆、校党委副书记兰亚明等校领导多次就做好校园地名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根据校党委有关部署,7月8日,党委宣传部在学校官网和官微同时发布《关于征集灵谷寺校区道路、水池等名称的通知》,向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征集相关道路、水池等的地名。《通知》要求,相关地名要突出文化内涵、易于记忆传播、兼顾功能方位、遵守法律法规。截至9月5日,党委宣传部共收到来自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投递的有效地名资料29份,其中包括一份来自1961级校友裴腊川的投稿。裴腊川校友在来信中写道:“有幸知晓母校发展扩大校区的信息,并有机会参与路名(征集)活动,很高兴!”对于征集到的地名资料,党委宣传部按照地理实体分条目进行了整理。

为从大量资料中选出合适的地名,党委宣传部邀请王惠生教授、网球学院直属党支部原书记丁习明、训练处原副处长任大新等三人作为专家,参与地名评选工作。10月7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兰亚明在工会党员活动室主持召开南京体育学院灵谷寺校区部分地理实体命名研讨会,与王惠生、丁习明、任大新三位专家商议评选相关地名。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统战部部长许立俊参会。会后,党委宣传部根据会议讨论情况,拟定了地名评选初步意见,并报校党委常委会审议。校党委常委会在对相关文件进行认真审议讨论后,确定了本次公布的14个标准地名。

此次学校公布灵谷寺校区14个标准地名,是我校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是提升学校精神品位的一项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和全球校友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同时也能为师生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图1:标准地名1-8号示意图


图2:标准地名9-14号示意图


校党委副书记兰亚明主持召开灵谷寺校区部分地理实体命名研讨会


1961级校友裴腊川的投稿(部分)



文/图:胡昌盛

审核:许立俊、刘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