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冀”忆 网住乡土情意

——南京体育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河北乡村

文章来源:南京体育学院发布时间:2022-08-27浏览次数:234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南京体育学院传承红色“冀”忆 网住乡土情意实践团队于暑假期间赴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助力乡村体育振兴、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体验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深入调研,以实际行动践行“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青春誓言。


传播体育精神   助力乡村体育振兴

青龙满族自治县,隶属河北省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教育部定点帮扶县。实践团队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青龙县肖营子小学办学条件较为落后,体育教师师资短缺,特别是体育器材尤为匮缺,决定出资向该小学捐赠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以保证该校体育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肖营子小学的体育支教课堂授课前,实践团队成员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了篮球、足球、队列队形以及体育游戏课的精品课程,激发肖营子小学对体育的兴趣。团队邀请南京体育学院团委副书记、技巧世界冠军赵玉超以“做自己的冠军”为主题,为团队所有成员以及肖营子小学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梦想公开课”。赵玉超通过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勉励同学们:要不断的给自己设立不同的目标,运动员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可以拿到冠军而是要从第一步开始,不断的努力,不断的给自己设立目标,一次又一次的战胜自己和对手,一次又一次的超越才能取得成绩的突破,站上最高领奖台。

世界冠军赵玉超讲授“做自己的冠军”梦想公开课

实践团成员进行体育教学


利用网络力量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河北偏远乡村,信息相对落后,来自现代都市的实践团队成员依据当下网络直播带货平台的热潮,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流量变现等新鲜思路带动青龙县本地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在直播前团队成员们进行了充分准备,实地走访,深入农户,详细了解青龙县农产品的制作流程和产品特色。队员们在乡亲的带领下,观摩并学习了青龙板栗、粘豆包等特色农产品的制作。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团队成员身穿满族服饰正式开始了直播带货,宣传当地产品与风土人情,推动农产品进入大众视野。特别是体育学子与农特产的话题属性吸引了大量关注,以此方式扩大青龙板栗宣传“广度” , 加强助农增收“力度”,加深农村电商合作“深度”,也让偏远乡村见证了网络的力量。

实践团成员组织农产品直播带货


传承红色精神  体验乡村文化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前往青龙县阿布卡小镇红色博物馆、走进秦皇岛烈士陵园,走进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肖营子村,学党史、循红迹,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面对着鲜红的党旗,全体实践团成员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词铭初心,红色血脉永流淌,成员们的思想和心灵无一不受到震撼与洗礼。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具有培根铸魂的作用,是推动乡村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肖营子村,团队成员了解到,该村坚持以“红色满乡”党建文化品牌为统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奏响一部党建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交响曲。


重温入党誓词

参观肖营子村党支部


多年来,南京体育学院在助力乡村学校体育教育路上一直奋力前行,通过积极推动体教融合,驰援乡村学校体育教育,向乡村儿童普及体育文化知识,捐赠体育器材等方面,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体育路径,促进乡村孩子全面健康成长,照亮乡村学子的“体育梦”。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把握好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新办法,拓展视野、增长才干、提升自我,为乡村振兴贡献出南体人的青春力量。


文字:矫莉华、魏华

图片:矫莉华、魏华、李昕然

审核:张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