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召开了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动员部署大会,这标志着学校的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全校师生距离打上国产疫苗又更近了一步。本着“知情同意、免费接种、应种尽种、能种尽种”的原则,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将很快有序开始新冠疫苗接种,那么接种新冠疫苗又该注意哪些问题?什么情况不宜接种新冠疫苗呢?我们在这里将对以上问题做一个简要的回答。
一、过敏性疾病
可以接种的情况:
青霉素过敏、头孢过敏、鸡蛋过敏、花生过敏、海鲜过敏、酒精过敏、麦麸过敏、芒果过敏、花粉过敏、尘螨过敏等。
不能接种的情况:
HPV疫苗过敏、流感疫苗过敏、乙肝疫苗过敏、肺炎球菌疫苗过敏等。
总原则:
当存在对任何疫苗过敏的情况,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但极少数人可能对疫苗中有关辅料成分过敏,如氢氧化铝等,也不建议接种。
其他过敏情况,不影响接种新冠疫苗。
二、因疾病发热
不能接种的情况:
因患有感冒、尿道炎、伤口感染等正在发热
总原则:
任何疾病引起的发热表现,在发热期间均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如没有发热或症状轻微,例如一般感冒,都可正常接种。
三、急性疾病
可以接种的情况:
轻微感冒(还能上班)、轻微外伤(划破手指)、轻微腹泻(吃完火锅多跑了几趟厕所)等
不能接种的情况:
重感冒(卧床休息)、急性荨麻疹发作(奇痒难忍)、外伤骨折(摔断腿等)、食物中毒(误食有毒菌类等)
不常伴有发热症状的急性疾病,可通过症状严重程度判断是否适宜接种疫苗。若症状较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此时不宜接种新冠疫苗,应待康复后进行接种。
四、慢性疾病
可以接种的情况:
甲亢甲减药物控制稳定、糖尿病未发生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高血压未出现高血压脑病等严重症状、慢性湿疹未明显发作、慢性荨麻疹未明显发作、慢性鼻炎症状不严重、慢性乙肝携带期不用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肺结核未处于活动性、银屑病非脓包型等急性类型、慢阻肺非急性发作期、强直性脊柱炎未出现急性疼痛等
不能接种的情况:
甲亢甲减患者服药未能有效控制且甲状腺素水平不稳定、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压合并高血压脑病等
总原则:
有关人员正在治疗、未能控制良好的慢性疾病,不宜接种新冠疫苗。有关人员患有慢性疾病,但当前药物控制稳定或无需治疗的,可以接种新冠疫苗。有肿瘤病史者优先考虑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五、慢性免疫功能受损疾病
不建议接种的情况:
患有胃癌并在化疗中
可接种,优先考虑灭活或亚单位疫苗的情况:
胃癌病情平稳无需化疗等治疗、肾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中、感染HIV
总原则:
出现免疫功能受损者,不建议接种腺病毒疫苗,可以接种灭活或亚单位疫苗。
六、特殊神经系统疾病
不建议接种的情况:
近期癫痫发作、近期吉兰巴雷综合征发作
总原则:
上述疾病近期发作时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如病情稳定多年未发作,可视情况接种新冠疫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其复杂性,建议患者向当地疫苗接种部门咨询后决定是否接种。
七、女性
可以接种的情况:
月经期、备孕期、哺乳期(不影响哺乳)
不能接种的情况:
孕期
总原则:
女性孕期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但如接种后发现怀孕,也没有必要因此终止妊娠。
八、刚接种过其他疫苗
建议间隔14天以上进行接种:
流感疫苗、甲乙肝疫苗、HPV疫苗、肺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麻腮风疫苗
不用间隔可以立即接种:
狂犬病疫苗
总原则:
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接种其他疫苗后,应间隔至少14天再接种新冠疫苗。
但因动物致伤、外伤原因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注射的,可不用考虑间隔接种新冠疫苗的问题。
是否影响新冠疫苗接种,应根据具体疾病而定,以所患有疾病本身为依据判断是否影响新冠疫苗。
九、其他问题
不能接种:
18周岁以下
可以接种:
高龄人员可根据自身意愿选择(例如:有关人员时年92岁)、饮食过量(水果吃多了)、一时情绪激动(生气发怒沮丧等)、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但药物控制良好
总原则:
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员接种。60岁以上人员接种疫苗效果数据有限,有一定帮助,建议接种,但应时具体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患有精神疾病但并非特殊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未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状态,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各位老师同学,经过以上说明,大家是否对接种新冠疫苗的有关注意事项有了新的了解呢?以上只是对新冠疫苗接种部分注意事项的一个简要说明,如叙述不尽详细或暂存争议之处,还请大家仔细查阅国家卫健委发表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以官方可靠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