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铸魂守初心 信仰之歌润无声——南京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信仰之歌”音乐思政课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11-06浏览次数:14

为创新思政教育形式,用文艺力量激活党史资源,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南京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请雨花思政音乐思政课首席教师章世和,于2025年11月3日下午在教学实验楼阶四开展题为“为有牺牲多壮志——‘信仰之歌’”的音乐思政课,为2025级研究生带来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精神盛宴,这也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思政+艺术”融合育人的生动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院长葛翠柏认为此次音乐思政课是南京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育人形式的有益探索,她介绍主讲人章世和老师。章世和深耕思政教育与音乐创作领域多年,兼具丰富的军旅生涯与文艺工作经历,曾任海军指挥学院政工教员、南京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等职,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其主创的《走进雨花台》《我就是你》等作品斩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深度融合,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经典载体。此次课程中,他以“用好用活党史资源”为核心,紧扣“信仰的光芒、足迹与力量”三大主题,将雨花英烈的感人故事与音乐艺术完美交织。

雨花思政音乐思政课首席教师章世和授课

课堂现场,章世和以《走进雨花台》《我就是你》《永远的先生》《爸爸》等原创红色歌曲为主线,串联起丁香、恽代英、李耘生等雨花英烈的革命人生。从22岁怀着身孕从容就义的丁香烈士,到单身18年坚守思念、最终与爱人骨灰相伴于丁香树下的深情;从“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面对威逼利诱时的坚贞不屈,到李耘生烈士与幼子隔窗相望却坚守气节的悲壮,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在旋律中愈发清晰。他深入解读歌曲在叙事结构、修辞运用、音乐编排上的艺术特色,指出音乐作为“最高级的艺术”,不仅承载情感表达,更能成为传递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让在场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与牺牲精神。

同学积极回答章老师提问

课程尾声,章世和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重要论述,阐释雨花英烈精神的时代价值,强调信仰是超越物质与暴力的强大力量,呼吁青年学子以英烈为楷模,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最后,全体师生肃然起立,齐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嘹亮的歌声回荡在课堂,庄严的氛围将现场情感推向高潮,也为这堂思政课画上了铿锵有力的句号。整场课程以“寓理于情”的方式打破传统思政课边界,用音乐搭建历史与当下的桥梁,让红色基因在音符中传承,赢得师生热烈掌声。课后研讨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章世和深度互动,思想共鸣在交流中不断升华。

全体师生起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课后研讨环节中大家踊跃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德育教研室主任朱晓林总结指出,这堂课程是“思政+音乐”融合育人的精品范例,不仅主题鲜明、立意深刻,以“为有牺牲多壮志”为核心阐释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且兼具时代感与教育意义;而且形式创新、艺术赋能,以音乐为叙事主线让抽象理论可感可知,增强思政教育吸引力与渗透力。

此次音乐思政课通过以“音”传“情”,以的路径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引导青年学子从英烈事迹中汲取力量,坚定“感恩先烈跟党走”的信念,在新时代征程中以昂扬姿态书写青春华章。

 

文字:朱晓林、李婷

图片:李婷

审核:葛翠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