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竞技体育改革与创新体育人才培养”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文章来源: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发布时间:2025-10-20浏览次数:13

10月18日,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承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高端智库中国竞技体育研究院协办的“深化竞技体育改革与创新体育人才培养”学术论坛,在南京体育学院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南京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刘红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体育学院原校长杨国庆,南京体育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爱国出席论坛活动。来自全国的参会代表、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全体教师及研究生300余人参与活动论坛开幕式由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院长彭国强主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七届体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福建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黄汉升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武汉体育学院校长吕万刚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原院长周爱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汪晓赞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院长段锐教授;天津体育学院校长张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原体育系主任孙麒麟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原院长王健教授温州大学奥林匹克与全球体育善治研究院院长易剑东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常务副院长储志东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孙葆丽教授厦门大学郑婕教授武汉体育学院黄谦教授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许月云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周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主任王坤教授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翟丰教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科技书刊部主任张雷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原院长沈鹤军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辜德宏教授《体育与科学》编辑部主任闫士展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长高潮等嘉宾出席此次论坛



刘红明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介绍南京体育学院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办学模式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指出本次论坛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加快推进教育强国与体育强国战略时代背景下举行的重要学术活动。强调,竞技体育改革与体育人才培养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我校作为江苏省内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体育院校,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双重使命此次论坛通过探讨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新思路,探索深化体教融合赋能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举措,能够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启迪。


刘红明致辞


杨国庆代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致辞。他表示,本次论坛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年度重要学术活动,也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决策部署的务实行动。论坛聚焦新型举国体制、体教融合两大核心议题,旨在为构建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塑造体育强国建设新动能提供实践启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将持续为青年学者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助力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更好地为体育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杨国庆致辞


专题报告环节,黄汉升教授、吕万刚教授、张欣教授、易剑东教授、汪晓赞教授,从体育人才培养、竞技体育改革“三大球”发展、赛事体系创新体育教师培养等不同维度,展开理论与实践的深度探讨。周爱光教授、孙麒麟教授、王健教授、段锐教授、黄谦教授分别主持各专题报告。

黄汉升教授以《从“跑道”到“赛道”:体育人才跨学科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为题作报告。深入剖析新时代体育人才培养“跑道”模式的现实困境,阐明将其创新转型为“赛道”模式的必要性,从发展动因、目标导向、实施路径、前景展望四个维度,系统阐述全面提高体育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路径,强调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黄汉升教授作专题报告

周爱光教授主持专题报告


吕万刚教授的专题报告《改革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时代背景、学理支撑与实践方略》,聚焦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时代要求系统剖析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核心内涵、改革的时代背景、学理支撑及实践指导思想为创新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提出了新路径


吕万刚教授作专题报告

孙麒麟教授主持专题报告


张欣教授以《我国“三大球”振兴的战略推进与实践路径》为题作报告,围绕“三大球”振兴的时代价值、关键问题、实践路径展开系统阐述指出“三大球”振兴不仅是提升竞技成绩基础,更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体教融合、激发市场活力等提升“三大球”发展活力


张欣教授作专题报告

王健教授主持专题报告


易剑东教授带来题为《论办赛参赛观赛体系、原则与理念》的报告。他提出体育学的核心业务及独特研究方法,认为体育教学、身体锻炼、体育竞赛是体育的三大核心任务从办赛、参赛、观赛三大核心维度切入,系统构建并分析新时代体育赛事全链条价值体系,呼吁体育院校积极培养跨行业实践人才。


易剑东教授作专题报告

段锐教授主持专题报告


汪晓赞教授以《从“教书”到“育人”——卓越体育教师培养的探索》为题分享观点,强调体育教育中“育人”的重要性。她指出当前体育教育存在学生运动能力下降、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呼吁通过课程改革、实践育人、价值育人等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学科交叉能力的卓越体育教师队伍


汪晓赞教授作专题报告

黄谦教授主持专题报告


圆桌论坛环节,专家分别围绕“新型举国体制与体育强国建设”“体教融合与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两大议题展开热烈研讨。

第一场论坛由储志东教授主持,周武教授、王坤教授、翟丰教授、张雷编审、辜德宏教授、彭国强教授参与讨论。专家们围绕对新型举国体制的认知、竞技体育运行与管理体制改革、体育强国建设举措等展开深入对话。他们认为,新型举国体制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举国体制成效值得高度认可,但同时也需正视其存在的弊端,强调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好新型举国体制赋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优势。专家们的发言引发参会人员热烈讨论,大家围绕新型举国体制问题展开深入交流,现场思想碰撞激烈,学术氛围浓厚。


圆桌论坛:新型举国体制与体育强国建设


第二场论坛由沈鹤军教授主持,孙葆丽教授、郑婕教授、黄谦教授、许月云教授、闫士展研究员结合自身学术见解与实践经验展开热烈研讨。专家们围绕“体教融合内涵”“少子化背景下如何做好体育人才培养”“如何依托体教融合推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怎样的体育人才、如何培养此类体育人才”四大核心问题深入探讨。提出体教融合能够推动体育社会化、加速体育生活化,为体育赛事融入大众生活提供思路。专家的学术观点,为体教融合政策落地提供理论参考,为破解体育人才培养难题注入新启示


圆桌论坛:体教融合与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此次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充分彰显了南京体育学院在竞技体育和高等教育特色育人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也体现了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很好地展现了学院广大师生的良好精神面貌和工作热情。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学院的学科发展和高质量学术活动的组织工作,积极将学术实践活动所汇聚的智慧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发展的动力不断提升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水平,为服务我校高水平体育大学建设作出新贡献

 

文字:王洋洋、王影珊、蒲月、殷雨馨

图片:孙利华等

审核:彭国强、康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