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至13日,第十二届全国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上海体育大学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精神高层论坛暨第六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体育大学召开。会议由全国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上海体育大学主办,来自全国15所体育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会议,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朱晓林、孙凤兰应邀参加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朱晓林副教授以《“思政本色+体育特色”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为主题,阐述了具有体育特色的新时代体育院校思政课建设的探索。南京体育学院持续推进“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思政课教学工作范式,在课堂教学方面,充分挖掘体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冠军资源,打造“冠军课堂”,邀请多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走进思政课堂,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在网络育人方面,学院建设了智慧教室,通过VR设备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式学习。学院还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探索,充分运用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学习,使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有机融合;在实践教学方面,探索“行走的思政课”,充分利用南京红色教育资源,将思政课走进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特别是通过走世界冠军之路、奥运冠军大道,深挖冠军夺冠背后的精神底蕴。
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凤兰副教授以“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的题目参加了全国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与展示活动,并荣获二等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孙凤兰副教授以火爆出圈的“2025苏超”作为案例导入课程,分析了文化力量融入到经济、政治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详细地从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文化繁荣兴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文化繁荣兴盛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前提基础这四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这一主题;最后,激励同学们:“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汲取文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向着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文字:朱晓林、孙凤兰
图片:朱晓林、孙凤兰
审核:葛翠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