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教科院六次学术交流会暨第六届“脑科学与教育”学术会议隆重举行 校长吴兵成出席活动开幕式

文章来源:“运动与健康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发布时间:2025-05-13浏览次数:16

2025年5月9日—11日,大城市教科院六次学术交流会暨第六届“脑科学与教育”学术会议在南京隆重举行。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南京体育学院、《教育家》杂志共同组织,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伊顿纪德·優教育承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20家大城市教科院以及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教育学分会、江苏运动与健康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共计22家单位共同协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杨雄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民盟中央副主席田刚,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创院院长郑泉水,神经科学家、中国台湾“中央大学”教授洪兰,大学二级教授、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李玫瑾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教授李培根,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原校长、教授严纯华院士、科学家;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吴昊、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百军等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大城市教科院代表及专家、学者、校长、教师代表等15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兵成出席活动开幕式并在前排就座。副校长、青年长江学者、二级教授陈爱国作为组委会成员出席开幕式,并主持“脑与心理健康”主旨报告,在大会平行论坛阶段作了题为“运动与青少年脑:基础研究与教育实践”

开幕式上,杨雄里代表组委会致辞,他表示以往脑科学与教育的研究,更多是基于脑科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教育资源优化等层面寻求突破。而如今,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将会促使脑科学研究、人工智能研究与教育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时代洪流向前,无人能明确所面临的挑战,唯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吴昊在致辞中指出,在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下,脑科学已然成为解析人类心智奥秘、探究行为规律的重要领域,我们应始终锚定教育创新发展前沿,高度重视脑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要着力构建科研成果转化新机制,将脑科学研究成果系统性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育人模式,以此搭建脑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双向赋能的桥梁。

本次会议以“智能时代的教育形态变革和重塑”为主题,围绕主旨报告、圆桌对话、平行论坛、工作坊等四大版块,聚焦脑的学习机制、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场景应用的三维联动,探讨教育在认知规律、教学策略等领域的突破性变革,促进科技前沿研究对教育领域的实践指导,同时拓宽科学研究成果在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层面的科普路径。


主会场现场

主会场现场2


杨雄里致辞

吴昊致辞

吴兵成出席开幕式

陈爱国主持主旨报告

圆桌论坛现场

分论坛现场

工作坊现场



图文:秦利君

审核:秦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