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归来年愈少——记1958级校友路自强回校

发布者:胡昌盛发布时间:2023-04-24浏览次数:291

戴着棒球帽,拄着拐杖,背着黄褐色挎包,穿着灰黑色便装,精神矍铄,步履稳健——这是南体1958级校友路自强给人的初见印象。4月21日上午,在女儿女婿的陪伴下,86岁的路自强校友回到了母校南京体育学院,追寻青春记忆,重温美好时光。

路自强校友(右二)与家人在西司令台前合影


作为南京体院体育教育专业第一届本科生,路自强毕业之后一直在丹阳市吕叔湘中学从事教育工作直至退休。这是他毕业后第二次回母校。身处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校园,60多年前的记忆涌上心头,他激动不已,不时和大家讲述着他与南体的故事。 


老先生的母校情怀 

南京体育学院的前身是建于1956年的南京体育学校。1958年南京体育学校与江苏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江苏省体育干部训练班合并成立南京体育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1958级本科生名册


1958年,路自强从常州考入南京体育学院,成为南体第一批本科生。根据学校档案馆历届毕业生名册显示,1958级体育系本科生共有79人,毕业后大多在教育系统工作。路自强从南体毕业后,来到丹阳中学执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人才紧缺,他不仅承担着体育教学工作,还包揽了数学、政治等学科的教学工作,为乡镇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他女儿坦言:“他把在体院学到的东西带进了自己的课堂,传授给一届届的学生。”

工作之后,路自强曾在文革期间回过一次南体,不过当时只是带着学生路过这里。后来他的南体毕业证书在一次搬家时丢失,让他缺少了一种归属感。他一直很想再回母校走走看看,终于在4月21日这天成行。踏着奥运冠军大道走进校园,来到西司令台前,对母校的归属感油然涌上他的心头。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路一景都有一种自然而生的亲切感。

路自强校友和大家讲述他与南体的故事


路自强这次回校还有一段小插曲。由于疫情,学校加装了门禁系统。而他没有毕业证,难以证明校友身份,一时无法入校。在保卫处协助下,路自强的女儿提前联系了档案馆王翠芳老师。王老师十分热心地调取了档案材料,证明路自强的校友身份,才使他得以顺利进入校园。


路自强校友与家人参观校史陈列馆和中国近代体育陈列馆


在档案馆副馆长李明华、王翠芳老师及亲人陪同下,路自强参观了校史陈列馆,详细地了解了母校60多年的发展历程和办学成就,眼神中满是骄傲与自豪。“60多年培养了100多名世界冠军,真了不起!现在学校规模也比我们那个时候大多了,我们当时只有三个专业。如今办学条件这么好,真想再回母校读书。”当得知母校正在建设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筹建新校区时,他非常高兴,连连祝福母校越办越好。


 

记忆中的美好时光 

参观结束后,在校史陈列馆会客厅,路自强接受了学生记者李冉冉、李晓景的采访。提到当年的校园生活,路自强明亮的双眸中透露着留恋之情。“那时候已经开始要劳动教育了,学生们分期分批参加劳动,我们是一边劳动一边训练。当时教学条件没有现在那么好,训练很辛苦,每逢雨雪天气,室内体育馆都是各个班循环使用的,有时候甚至通宵排班训练。”

路自强校友接受学生记者采访


根据校史记载,1958~1959年间,在党和国家“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南体师生们撸袖赤足、挥汗如雨、轮班换点,夜以继日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勤俭办学建校活动。大家积极参加田径场、田径房、体操房、职工宿舍、图书文库等校舍修建,工作日累计高达2672个。建校劳动中虽曾有数人受伤,但无人打“退堂鼓”,大家“轻伤不下火线”。

在南体,路自强学的内容是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他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南体的校领导陶白、徐镳,并想起了江苏排球队首任主教练张然等名师。谈及那些令他崇敬的老师时,他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那会儿学校有个老师带我们班同学跑步,从孝陵卫一直跑到下马坊,再从中山陵到新街口,一直跑到火车站,最后再从火车站跑回学校。中途谁都不许乘车,包括他自己。有些路人看到这位50多岁的老师竟和一群年轻人一起跑步,也加入了我们。”他又补充说:“有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老师,他特别敬业,每天早上带我们去中山陵锻炼。392级台阶基本上一个早晨要来回跑两三次,再回到学校去上课。”

 

食堂里的青春味道 

在欢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已到了午饭时间。学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统战部部长许立俊向路自强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并要请他和家属们吃饭。路自强和家属们坚决谢绝了工作人员的邀请和陪同,表示要自行到大学生食堂就餐,重温当年在南体求学时的感觉。

路自强校友在大学生食堂用餐


走进学校食堂,看着身边络绎不绝的青年学子,路自强四处打量着,仿佛看到了60多年前的青春身影。打好午餐后,他惬意地坐到食堂餐座旁准备用餐,似乎回到了学生时代。两位女儿紧跟其后,打趣他是这个食堂里年龄最大的学生。据路自强回忆,他在南体读书时,大家是用大盆吃饭的。他入学时正值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外面的人经常吃不饱饭,但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体育事业,对南体的保障很充足,他在学校一直都能吃饱。因此当年甚至有人偷偷穿球服来学校“蹭饭”。想起当年的艰苦条件,看着如今食堂饭菜品类丰富、有荤有素,老先生感叹不已。

饭后,在学校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路自强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国术场、“振兴中华”群雕和中国网球学院等地。他说,当年他在南体的排球训练场常常见到在场上刻苦训练的袁伟民。临走之际,他表示,一定要再回母校看看。


路自强校友参观“振兴中华”群雕


一朝求学在南体,终身都是南体人。虽然已是耄耋之年,路自强校友对母校依然感情深厚。因为南体是南体人永远的精神家园。纵然时过境迁,那些炽热奔放的青春在这里永远不会被忘记。



文字:李冉冉、李晓景、胡昌盛

图片 :胡昌盛、李晓景 等

审核:许立俊、刘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