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语言领域“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的目标,紧扣“聚焦儿童视角”的教研方向,我园的语言领域组以绘本《妈妈我爱你》《彩虹色的花》《慌张先生》《大卫,不可以》《笨狗狗》为载体,围绕语言领域“阅读之美”展开一场聚焦绘本价值、深耕语言核心经验的集体交流研讨活动。
组内教师提前研读《妈妈我爱你》《彩虹色的花》《慌张先生》《大卫,不可以》《笨狗狗》绘本内容,精准把握绘本中的知识内核与“生活化语言表达”的教育价值,为现场片段教学与研讨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伊始,语言教研组组长赵媛老师带领组员讨论了本学期语言教研组的计划交流,大家围绕 “聚焦儿童视角,如何开展绘本教学”这一核心议题,开展交流。
语言组的全体老师分三个年级组进行研讨与交流和情境再现式绘本共读。师师共读的目的是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使幼儿能始终保持对绘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产生反复阅读、深入阅读的行为。每一本绘本都值得反复品味才能感受到它的价值。
小班组的王梅老师为代表分享了《大卫,不可以》。
这本书以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画,描绘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行为,让孩子们从大卫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也让家长们看到自己教育孩子的缩影。书中满版的图画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大卫的造型稚拙可爱,场景描绘真实,细节丰富,充满了童趣和生活气息。
3—4岁孩子的阅读特点:
1.对图像和色彩感兴趣:3岁孩子喜欢看图画丰富、色彩鲜艳的书籍,他们会被书中的插画所吸引,并通过图像来理解故事情节。
2.喜欢重复阅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重复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籍,因为这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熟悉感。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无序、逻辑性不强,注意力不稳定,观察目的性不强。
小班:语言模仿期多读故事给孩子听
指导重点:教师示范阅读为主。
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应以教师示范阅读为引导,让孩子多听、多模仿、多感受优秀的故事。教师通过生动的朗读、适当的表情和动作,将故事中的情感和语言节奏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理解情节、感受语言美。同时,要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多复述、多讲述故事内容,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提升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中班组的刘伟林老师为代表分享了《彩虹色的花》。
这是一本关于分享的绘本,它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讲述了温暖的故事,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彩虹色的花的善良和无私,培养他们乐于助人、懂得分享的品质,同时也能让孩子了解四季的交替和生命的轮回。
4—5岁孩子的阅读特点:
活泼好动富有想象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喜欢参与互动式的阅读角色扮演、故事讲述开始关注文字。
中班:观察的有序性提升了,能意识到单页图画内的联系,信息整合能力弱。
指导重点:师幼共同讨论进行分享式的阅读。
在中班的语言活动中,应以师幼共同讨论为核心,开展分享式阅读。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倾听回应,与幼儿一起探讨故事情节、角色情感和画面细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想法。这种互动方式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让阅读成为师幼共同成长的美好体验。
大班组的张晶晶老师为代表分享了《笨狗狗》。
故事从动物园动物集体逃逸开始,几天后,小女孩莉莉在自家花园里发现了一只超大的“笨狗狗”,其实它是一只从动物园逃出来的大熊。这只“笨狗狗”与众不同,它不吃**,喜欢坐车,接飞盘技术糟糕,还总是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但莉莉非常喜欢它,把它照顾得很周到。后来,“狗狗”的主人找到了莉莉,莉莉只好把它送还回去,然而第二天,莉莉又在后院发现了一只大大的猫咪。
书中莉莉和“笨狗狗”的亲密关系,甜蜜而温馨,能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充满爱心和善良之心的优良品德。
5—6岁孩子的阅读特点:
能认识少量文字 不理解词意观察力提升、推理能力欠缺喜欢交流、分享能看懂故事情节,不理解涵义求知欲强烈,会生成很多问题阅读的个性化明显。
大班:自学能力强语音、词素意识过渡到语法意识关注文字、关注整体——自主阅读过渡(幼小衔接)
指导重点:自主阅读为主、分析读本、故事结构、故事六要素
在大班的语言活动中,应以自主阅读为主要方式,引导幼儿独立探索故事内容,并尝试分析故事结构。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关注故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提问、讨论和绘画等方式,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完整表达对故事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提升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表达自信心,为进入小学后的深入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教师应把握语言活动的核心目标,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师幼互动,在合理框架内指导幼儿进行有效阅读,选择绘本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教师应当在深度分析、内化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助力孩子语言能力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