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是为主题而创设的,而主题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地开展。为了更大地发挥环境作为“隐性课程”的作用,提升教师对环境创设理念的认识,南体幼儿园举行了“境显智慧•域见成长”为主题的环境观摩研讨活动。
让课程融入环境,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去观察周围的事与物,发掘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墙面成为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畅所欲言”的一面墙。
有故事的学习墙是鲜活的,是有对话空间和生命力的。正如虞永平教授所强调的:“环境要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
一墙一景皆探索。在老师与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中,每一面主题墙变得可看、可探、可说、可延,呈现的是幼儿日常的探究与成长,通过主题墙这个载体,记录体现了幼儿的点滴成长。
观察是教师工作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幼儿和教师的观察记录,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特点和情绪状态。随手记录的表征,是教师的“记忆唤醒”,更好的加深对幼儿的认识,掌握幼儿发展状况,从而针对个体差异,调整后续教育策略。
各班老师从墙面布局的合理性,主题内容的关系,以及幼儿的各项表征进行了介绍。老师们专注地看、听、思,大家互相学习,从主题墙面的设计思路,运用资源,一起梳理总结、互相评析,并认真记录观摩后的感想,汲取经验。
幼儿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主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新经验,丰富自身认知与能力。情景化、生活化的环境,营造家一样的感觉,让幼儿体会到幼儿园的温馨和有趣。同时,把主题融入环境的创设当中,呈现出持续的学习发展轨迹,让环境与幼儿“对话”,让孩子成为环境的“小主人”。环境创设是幼儿活动的痕迹,每个角落都是幼儿操作学习的场地,一墙一面都在说话,有限的活动环境成为幼儿无限成长的阶梯。老师们也在相互学习,互相观摩中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