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体育产业与休闲学院辅导员张樱带领6名学子奔赴宜兴东氿国民水上运动休闲中心,围绕专业赛事运营、全民休闲生态及文体空间联动等维度展开深度调研,解码这座城市地标的发展脉络与民生价值。
宜兴东氿国民水上运动休闲中心坐落于阳泉东路东氿公园内,依傍东氿湖而建。作为集专业赛事、全民健身、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这里不仅拥有国际标准赛艇、皮划艇赛道,更向公众免费开放亲水步道、健身设施及休闲区域。其与毗邻的图书馆、大剧院等文化设施共同构成“宜兴城市客厅”,成为市民运动、休憩、赏景的热门之选,生动诠释了“专业体育空间”向“民生共享载体”的进阶。
在访谈中,中心负责人陈经理系统勾勒出水上运动产业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的发展脉络:从皮划艇萌芽,到摩托艇赛事破局,再以“一赛一节一庆典”IP撬动全产业链——白天赛事聚人气,夜间音乐盛典燃氛围,直接带动餐饮、酒店等配套业态勃兴。中心立足宜兴的生态优势,深化政企合作,业务从摩托艇拓展到桨板、龙舟、帆船等多种业态。同时,构建起涵盖摩托艇驾照培训、动力冲浪板实训、青少年定制课程及裁判员认证的完整培训体系,还赋予桨板“应急救援”的社会价值,让水上运动突破了单纯的娱乐边界。
在运营策略上,陈经理深谙“在地化”密码:一方面以“周末表演+场景引流”制造消费触点——通过“托举体验、大喇叭造势、救生员互动”等设计,精准捕捉游客心理,刺激即时消费;另一方面深耕夜间经济蓝海,布局“水上短跑、摩托艇竞速”等特色项目,填补区域业态空白。针对青少年客群,更以“一对一定制化培训”吸引港澳、留学群体,拓宽客群半径。同时,中心打破单一运营模式,探索出“产业协同+政策护航” 路径:与制造型企业共建供应链,同政府合资成立运营公司,既降低市场风险,又借政策势能完善安全保障;同步植入非遗表演、舞龙舞狮等文创元素,让水上运动承载文化厚度。而在科技赋能层面,“智慧水域监测系统”“河道垃圾智能打捞”等布局,更让产业兼具生态价值。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实践教学,依托此次调研积累的经验,搭建更广阔的实践育人平台。同时,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体育产业人才,为水上运动产业发展及体育赛事文化赋能提供支持。
双方合影
访谈照片
参观东氿国民水上运动休闲中心
图:朱叶晗
文:朱叶晗
审核:柏景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