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收看并热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发布者:张亚军发布时间:2025-09-03浏览次数:12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发全体教职工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别收看并热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盛况。

上午9时许,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广场,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并号召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收看过程中,全体教职工全神贯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观看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学院全体教职工在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盛况后,纷纷畅谈自己的感想。

本次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形式,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开展“赓续抗战精神血脉 筑牢思政育人根基”主题党日系列活动的核心内容。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系统学习抗战时期军民抗战史实,从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中汲取思政育人力量,立足思政课堂讲好抗战故事、弘扬和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观看场景(一)

观看场景(二)

观看场景(三)


文:姚利松

图:姚利松等

审核:张亚军


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职工感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  张亚军

9月3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深刻阐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指明方向,铿锵有力地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昂首迈向伟大复兴的无比坚定和无比自信增添了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们深受鼓舞、深感振奋。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政治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键力量我们要做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表率,学深悟透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思政课教学,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更好地把握大势、融入时代,自主自觉自发地投身于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蒋艳

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不仅仅是一场庆祝活动,更是一次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未来的展望。回顾抗战历史,那是一段充满血泪和苦难的岁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我们的国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然而,中华儿女并没有被打倒,而是团结一心,奋起抵抗。从东北的抗日联军到华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游击战争,无数的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观礼台上,抗战老兵们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虽已白发苍苍,满脸皱纹,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历经沧桑后的坚定与从容。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抗战精神的活化石。他们曾经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浴血奋战,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阅兵场上,受阅部队迈着雄姿英发的步伐,身姿挺拔,眼神坚毅,每一步都彰显着军人的荣耀与担当。他们不仅是当代国防力量的代表,更是传承抗战精神的使者,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在新时代的延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抗战80周年阅兵活动让我们重温了历史的辉煌与悲壮,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展望未来,在新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德育教研室主任  朱晓林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我深感振奋与责任在肩。这场阅兵是对历史的庄严致敬,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教育课。中国人民以14年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兵式上,战旗方队高举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那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伟大抗战精神的象征。每一面旗帜背后,都是无数先烈的热血与牺牲,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有责任将这段历史讲给学生听,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传承抗战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使命。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了抗战精神的这一深刻内涵。伟大抗战精神的内容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阅兵中,一支支受阅方队步伐整齐、英姿飒爽,一件件先进装备震撼亮相,这不仅展示了我国国防实力的提升,更体现了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我们要将这种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让抗战精神在青年一代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阅兵也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四大全球倡议,更是体现了我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中国的发展不仅是为了自身的繁荣富强,更是为了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他们要树立全球视野,增强国际责任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次阅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将抗战精神和大国担当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列教研室主任  渠彦超

威武雄壮的九三阅兵式,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风采,也以这种独特的方式,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尊重历史、坚守正义、开创和平。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在观看这场阅兵式中深受教育。这启示我们,一定要牢记抗战历史,赓续红色血脉,担当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此,我要积极开展红色血脉的研究,探究红色血脉的基本内涵、发展历程、主要内容、推进路径。尤其是,要在红色血脉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系上,厘清红色血脉所具有的重要育人价值,不断加深学生对红色血脉的理解。与此同时,主动带领学生参加红色教育实践,尤其是抗战教育基地,使他们在亲身感受党的光辉奋斗历程同时,更加直观地了解抗战蕴含的红色因子。

新征程上,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书育人、开拓创新,为更好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尽快建成教育强国、体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原教研室主任  孙凤兰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浴血奋战14年,有效地牵制并抗击了日本的主要兵力,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盟国胜利赢得了宝贵时间。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民族牺牲最大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历史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九三阅兵是一场盛大的仪式,更是一种和平信念的庄严表达。从“小米加步枪”到今天的“国之重器”,人民军队的蜕变令人热泪盈眶。我不仅看到了祖国今日的强大,更感受到中国捍卫和平的决心。80年前,先烈们用生命换来和平;80年后,我们以盛世告慰英灵。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既要拒绝历史虚无主义,更要立足当下,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实际行动。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  姚利松

9月3日,我有幸通过直播全程观看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盛况。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讲话中,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强调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特别是在谈到国防和军队建设时,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大会现场,当受阅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型武器装备首次亮相时,我深深感受到祖国日益强大的国防力量。这些震撼人心的场景,让我更加坚定了立足本职岗位、服务思政课教学的决心。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我深刻认识到服务思政课教学不仅是一项行政工作,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在纪念大会的鼓舞下,我将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立足岗位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及时将纪念大会的讲话精神、阅兵盛况等鲜活素材融入思政课教学,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二是加强教学服务保障,通过服务各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三是丰富教学形式,结合国防建设成果,保障好各类主题观展、红色研学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感悟抗战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80年前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里程碑;80年后的今天,我们更需铭记历史、勇担使命。我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张春梅

2025年9月3日上午,我通过电视观看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阅兵式上,官兵们铿锵有力的步伐、整齐划一的军姿以及我军国产先进军事装备,展示了中国捍卫和平的实力,使我深受震撼和无比自豪。天安门广场上,三军列阵,铁甲生辉,新一代中国军人以铿锵步伐踏响时代的回音,是向那些长眠地下的抗战英灵的告慰和致敬,更是告诉我们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庄严回望,更是对和平的坚守与展望。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最早投入抗日且持续时间最长。在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中,中国付出了3500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歼灭了日军150余万人,最终迎来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伟大胜利。这场阅兵和纪念活动强调历史的真相和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正义性,同时向世界宣告历史昭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引领并激励学生铭记历史和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树立高远理想和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今天,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庄严的历史时刻,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见证了人民军队的崭新风貌和国防科技的辉煌成就。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这场阅兵不仅是一次国力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它深刻诠释了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责任与担当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再次强调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80年前,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今天的阅兵仪式中,徒步方队由抗战老部队抽组而成,战旗方队高擎功勋荣誉旗帜,正是对历史的深切缅怀和精神传承。阅兵不仅是国防实力的展示,更是和平理念的宣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思政教师,我们应引导学生跳出“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理解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意义,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文化自信。这场阅兵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它是对“三个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立体诠释。它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个人与国家的关联。作为思政教师,我们当以这场历史课、科技课、爱国课为蓝本,引导青年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压倒”的意志,将个人奋斗熔铸于民族复兴与人类和平发展的壮阔征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邱天

刚刚收看完九三阅兵直播,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复,这是一堂震撼的“大思政课”。作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师,当百岁老兵敬礼、各方阵列队走过天安门,我更深切体悟:抗战胜利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胜利,今日强军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优势的集中呈现。此次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物化载体”——抗战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一脉相承。和平鸽与导弹同框,昭示中国式现代化以斗争求和平、以和平促复兴的辩证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阅兵通过仪式化、符号化、故事化的表达,把抽象的精神具象为可触、可听、可视的集体记忆,从而完成了一次跨越80年的“精神接力”。我把这次收看当成一次“移动课堂”,把现场涌动的情感升华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再理解、再认同。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将把现场震撼转化为课堂案例,引导青年把爱国情、强国志写进专业学习与人生选择,让胜利日的精神火炬在复兴征程上代代相传。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王博识

 在二战时期,我国遭遇了巨大的战争创伤,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承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其中军队伤亡380万。抗日战争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按照1937年的比价,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为什么遭遇战争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要控制中国,疯狂掠夺我国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我国因为“落后”遭致了“挨打”,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战争中处于苦战,硬战的阶段。在当今我们看到了我们对保卫和平做了充分的准备这次阅兵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在1949年国庆阅兵的时候,参阅部队包括了陆军、海军、空军等多军种力量。武器装备方面,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很多都是从战场上缴获来的,被称为“万国牌”武器。在2015年阅兵的时候,展示的武器体现了大国重器,而这次阅兵更全面地实现了军备国防的国产化,所有受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这次阅兵是一次让国人振奋的视觉盛宴,它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顾。2025年的阅兵式以“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新时代的建设成就和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国家现代化的两大标志是国防的强大,经济的繁荣。现在,我们不仅仅拥有大型武器装备,还有各类的保障设施,这激励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此次阅兵式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正能量,也激励了每个中国人拥有强大的国防意识,为守卫和平、推进现代化进程奋斗不已。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孙苏扬

当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与感慨。

看着受阅部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听着那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我仿佛穿越回了80年前的那段烽火岁月。正是无数先烈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阅兵场上,现代化的装备闪耀着科技的光芒,空中梯队里先进机型呼啸而过,这不仅是我国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我们守护和平的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名大学思政课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的重要使命。我要将阅兵中所展现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和和平精神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要让学生们知道,中国将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拥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洪北頔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 周年阅兵,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这次阅兵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对未来的豪迈宣示。80 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十四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阅兵式上,一个个整齐划一的方队,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和高昂士气;一辆辆先进的武器装备,彰显了我国国防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巨大进步。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已经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综合国力的大国,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我们要以这次阅兵为契机,将阅兵中展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融入到日常的思政教育教学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陈美杉

2025年9月3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这场阅兵是对历史的致敬,80年前,中国人民以3500多万军民的巨大牺牲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阅兵仪式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让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得以传承。

这场阅兵也是国家发展成就的生动展示。所有参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从“小米加步枪”到“大国重器”的跨越,充分展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飞跃发展。这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是思政教育最有力、最生动的素材。

阅兵仪式通过视觉冲击催生情感共鸣,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也远比课本上的文字更能触动大学生的心灵。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将把九三阅兵融入今后的思政课堂教学中,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在学生心中深植红色种子,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陈雨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顾,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精神的淬炼。庄严肃穆的会场、铿锵有力的话语,无不令人心潮澎湃,更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八十载岁月流转,但历史的记忆从未褪色,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抗战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

它深刻警示我们,必须铭记历史的经验与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要赓续红色基因,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雨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思想淬炼。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场庄严的大会,特别是气势恢宏的阅兵仪式,更加坚定了将抗战历史和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用英雄故事滋养青年心灵的信念。当26架直升机在天空组成“80”字样,3架直升机分别悬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巨幅标语掠过天际时,这些视觉符号深刻诠释了历史的启示与时代的强音,每一帧画面都叩击着心灵,让人不禁追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自由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先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让我们重温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岁月,感受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时展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些精神财富是思政课最生动、最深刻的素材。传承是为了更好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口号,其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要鼓励他们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日常的学习和未来的事业中,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努力把抗战历史中的鲜活案例融入教学,把阅兵中展现的国防科技新发展、强军兴军新成就转化为课堂上的生动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