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VR遇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技赋能思政实践课

发布者:葛翠柏发布时间:2025-07-03浏览次数:13

5月30日,2024级运动康复专业的课堂上演了特殊的一课。在张春梅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们在智慧教室用VR亲身体验了一堂别致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学生们通过VR设备亲历中共一大、长征、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使书本中的场景有了生动的画面感,让红色教育更加入脑入心。

  “董必武先生笔下的墨迹似乎还带着墨香,代表们茶杯里的热气仿佛能扑到脸上。”郭成同学摘下VR眼镜时难盖内心的激动,“当虚拟的嘉兴南湖湖面泛起涟漪,我突然读懂了‘开天辟地’四个字的分量。”

李诗蕾同学在体验“汶川地震救援”场景后,眼眶泛红“当虚拟的余震让视野剧烈晃动,救援人员指尖渗血仍在搬砖,突然明白课本里的‘众志成城’四个字有多重。”而在“云端博物馆”模块,系统将卢沟桥事变实景、故宫文物修复场景等跨地域资源整合,学生滑动手指即可“触摸”不平等条约原件的褶皱,“听见”先烈就义前的呐喊。

吴文静同学在心得中描述:“虚拟的天安门广场上,每个参观者的表情都带着像素颗粒,但他们眼中的光芒却如此真实——这或许就是科技的温度,让不可重现的过去,在我们的感动中获得了新的生命。”

“当VR眼镜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历史教育便有了呼吸感。”张老师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科技赋能思政课的新模式,让学生在同一历史空间中观察不同年代的场景变迁。这场“技术+温度”的教学创新,正在为思政课堂注入新的时代注脚:不是用像素复制历史,而是以科技为媒,让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生长出更鲜活的根系。

文字:白羽轩 龚海一

图片:玄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