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称为“非遗年”,标志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入关键时期。《“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非遗代表性项目将得到有效保护,传承体系更加健全,非遗将在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中发挥更大作用。5月8日上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鲍勤以“非遗出圈与文化自信”为主题,为24级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鲍勤以今年央视春晚的《秧BOT》为导入,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并借此机会提问:“过春节时,大家都有哪些习俗呢?”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了自己家乡过年的独特风俗,课堂氛围异常活跃。进而,鲍勤引出了春节申遗成功的重大话题。她详细介绍了2024年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的历程,以及这一成就对于文化传承与保护、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交流、强化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重大意义。鲍勤强调,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
随后,鲍勤以“春晚中的非遗”为切入点,一一展现了蕴藏在中华文化里的非遗故事与实践。从李子柒携手16种非遗亮相春晚,到《笔走龙蛇》将书法艺术融入武术招式;从《借伞》小品巧妙融入多剧种戏曲元素,到各地分会场展示的地域文化多样性……鲍勤如数家珍,将春晚中的非遗元素一一呈现给学生们。她指出,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我们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
课程中,鲍勤和学生们围绕“南京有哪些非遗”展开了热烈讨论。学生们表示,通过这样的课程形式,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最后,鲍勤对学生们提出了三个期望:一要多去主动地了解、学习非遗文化;二要多宣传中华非遗文化、南京非遗文化、体育非遗文化;三要传承好非遗文化,如民传专业的同学要传承好武术文化、康疗专业的同学要传承好中医针灸文化等。鲍勤呼吁同学们多出去走走,如去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北京、泉州等)、去博物馆(南京云锦博物馆、南博等)、去非遗实践基地(金箔集团、雨花茶生产基地等),利用数智时代的力量,积极传播并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张亚军、院长葛翠柏观摩学习了本次授课。
副校长鲍勤讲授专题思政课
副校长鲍勤与学生亲切互动
学生们认真听课
文:陈燕
图:陈燕
审核:葛翠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