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5日至8日,由国际体育社会学协会(ISSA)主办的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在瑞士洛桑大学举行。本次会议主题是“体育组织和有组织的体育:批判性思考”。我校图文信息中心方丛蕙研究馆员参加此次会议,并在“体育与新科技”专题会议上做了《区块链+体育=?》的精彩发言。
奥林匹克首府洛桑是不少于46个国际体育联合会的总部所在地,因此为促进学术界和国际体育界之间的联系和辩论提供了机会。
此次会议的目的是:探讨体育组织与社会科学,尤其是与社会学之间的联系。为达成这一目的,会议从两个主要方面进行探索。一方面是考虑如何将研究融入体育组织,并了解其如何影响性别、老龄化、社会阶层和权力关系、暴力、风险和全球化等因素。这涉及一些关键领域,例如社会科学的贡献及其转变体育组织、行为人、政策、表征及价值观的能力;体育组织中社会科学家的作用及附加价值;将体育部门中的政策一致性作为一个跨领域主题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是检验体育组织如何影响社会科学。例如,体育组织的运作所引出的理论性和方法论问题;对体育组织的研究会如何帮助进一步拓展社会学知识等。
此次学术研讨会主题十分丰富,具体包括:体育与性别;体育与媒体;体育与性取向;体育全球化及大型赛事;体育与政治化;运动生涯;体育、政治与政策; 体育、融合及发展;体育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体育及人权; 体育、种族与民族; 体育执教及教学法;体育、权力关系与赋权;体育教育及学校体育; 体育与社会阶层; 青少年体育;体育、健康与药物;体育与新科技;体育与伦理;电子竞技及新兴运动项目;体育与暴力;体育、经济及社会; 体育、社会包容性及排他性; 体育商业及管理;奥林匹克精神及奥林匹克研究;体育与治理; 体育、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体育与残疾人;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休闲与体育;体育社会学方法;其它任何涉及体育社会学的主题。
会议开幕式上,ISSA主席Christine Dallaire、洛桑大学社会与政治科学学院院长Jean-Philippe Leresche,以及洛桑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院长Bengt Kayser分别致欢迎辞。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教授Annelies Knoppers作主旨报告,题目是《对“盒子”进行思考并在“盒子”外面进行思考》。报告探索通过批判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思考体育组织;仔细观察这个我们称之为体育组织的“盒子”,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通过使用各种理论框架站在“盒子”外进行思考。
方丛蕙的《区块链+体育=?》发言是“体育与新科技”专题会议的第一个。该专题会议由ISSA副主席John Horne主持。方丛蕙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状况,通过几个目前正在进行的体育区块链项目介绍区块链在体育产业中的潜在应该场景,并阐述了区块链远不止是一种技术的观点,还应拥有除技术以外的经济学和社会学思想内涵。John Horne副主席评价说这一研究也是一种从“盒子”外看“盒子”内的视角,体育领域需要更多这样的研究,并希望在今后的ISSA大会上听到这一研究的新进展。
与ISSA副主席兼“体育与新科技”专题会议主席John Horne合影 | |
方丛蕙帮助本校毕业生、现同济大学 在读研究生杨智卉张贴海报 | 海报展厅现场 |
我校毕业生杨智卉同学 | 运动人体健康系毕业生杨智卉,宋雅伟教授合著论文《生态学干预模型在青少年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一文获墙报交流机会 |
我校毕业生、现同济大学在读研究生杨智卉同学和我校宋雅伟教授等人合作的论文,获得本次会议海报参展机会,但由于杨同学签证问题未能成行,方丛蕙老师在会议现场帮她张贴了海报。杨智卉同学2015年毕业于我校运动与健康科学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此次会议还安排了参观奥林匹克博物馆、洛桑大学体育中心体育活动等与大会代表交流的机会。
与ISSA副主席Mary McDonald合影 | 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北体大和国家体科所同行交流 |
与参会的中国体育社会科学学会秘书长 黄亚玲等人合影 | 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美女足决赛挪威籍主裁判Bente Ovedie Skogvang合影 |
参观奥林匹克博物馆 | |
参加会议安排的体育活动走扁带 | 与会务组学生服务志愿者合影 |
会务组服务人员 | 与参会的巴西、伊朗同行合影 |
参会期间,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经济社会学系Mikhail Sinutin教授邀请方丛蕙研究员加入他们正在筹建的“金砖”五国体育社会学合作组织及其研究工作。
方丛蕙老师认为:通过此次会议可以看出,国际体育界非常重视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来研究体育界的问题,重视体育的社会意义,重视奥运会这样的体育盛会对举办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存在的问题,重视新技术对体育事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对体育的研究应该全方位、多角度,要跳出局限于体育学专业领域的研究视角,要注重体育的各种社会价值。
方丛蕙老师建议,我校须进一步加强并鼓励体育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加强与国内外体育社会学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体育学科的基础性、理论性研究,促进我校科研学术事业走向繁荣,促进我校“学训研”融合发展。